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食品安全 >> 内容

食安头敌——致病菌等生物性污染不容忽视

时间:2016/05/26 18:32:00 点击:1382

  核心提示:先进检测技术确保食品安全 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16)于5月22日在北京召开。同期,举办了《食品与

先进检测技术确保食品安全

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16)于5月22日在北京召开。同期,举办了《食品与农产品质量检测专题》以及《实验室管理专题》论坛活动,来自食品企业、仪器行业和食品安全检测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就近年来人们较为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食用油中全氟化合物检测及瘦肉精检测等内容展开研讨。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蒋士强、武汉市农科院农业环境安全检测研究所研究员曾令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金芬、天津大学赵友全教授在会上做专题报告。

食源性疾病是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由化学污染(包括农兽药残留、重金属、非法添加剂等)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倍受关注与争议,国家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在质检、食药检等领域,建立农产品和食品质量检测与监管机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效果显著。食品安全问题中涉及多种污染物,但是头号敌人是什么?对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多次强调并发表《谁是食品安全的头号大敌》一文,指出与化学性污染和非法添加物的危害相比,食源性疾病是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会议中,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蒋士强强调了致病菌等微生物污染的高危害性。他首先介绍了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和危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威胁食品安全的最大问题同样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等。与农兽药残留等化学污染相比,致病微生物污染食品才是真正影响健康的首要问题。

    生物性危害的致病机制可分两大类,即病原体直接损害机体或者病原体产生毒素损害机体,而食物能成为这两类危害的载体或传播介质。比如有些病菌(细菌、霉菌)可以在食品中繁殖,有些病原体在食品中虽然增殖速度不快,但是可以大量存在,并且具有传染性,以此传递给接触食品和食用者。食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同时,此种疾病还可能有神经科、妇科免疫等其他症状,摄入被污染食品,可能会造成全身多器官衰竭,或引发癌症,甚至残疾和死亡。

寻找病原微生物最佳检测方法意义重大  

武汉市农科院农业环境安全检测研究所研究员曾令文表示,寻找病原微生物最佳检测方法意义重大。近年来,国内外的公共健康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而且还给公众带来了极大恐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包括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肝炎病毒等,其中沙门氏菌是目前存在最广泛、研究最多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沙门氏菌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生肉、禽类、鸡蛋、乳制品、水产品、调味料和蘸料等各种食品中。沙门氏菌可引起人畜的中毒和死亡,且检出率很高,在肉及其制品中,美国的检出率为20%至25%,英国为9.9%,国内为1.1%至39.5%。目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有微生物培养法,其缺点为耗时较长、效率较低;免疫学方法,其缺点为灵敏度不足、抗体昂贵;核酸分子检测方法,其缺点为需提取核酸、操作较为繁琐,同时需要特殊仪器和专业人员。此外还存在假阳性的问题。因此,寻找准确、快速、灵敏、低成本、操作简易的方法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在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控制农产品和食品中生物性污染的难点及其应对的举措,蒋士强表示要采取多种渠道和措施:首先要建立并完整实施从源头到最终产品的农产品、食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不断提升我国检测和鉴定食源性致病菌的技术水平;不断更新全自动微生物检测、鉴定系统。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国标挑战检测技术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是中国首个规范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的食品安全标准,自2014年7月1日实施以来,有效控制了食品中的致病菌污染。蒋士强表示,“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国家标准是对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巨大挑战。为了应对国家标准对食品安全检测的挑战,需要加速完善快检技术、加快自动鉴定分析系统国产化和人才培养。蒋士强强调,应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关键是充分提高全民注重食品卫生、消毒的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

    除了对致病菌等生物污染的检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金芬,对如何检测出食用油中的全氟化合物提出了对食用油中18种PFCs,5种同位素内标同时运作开展的检测方法。

    全氟化合物(PFCs)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氢被氟取代形成C-F键的化合物。由于PFCs结构中的C-F键具有强极性,使得这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极为稳定,能够经受高温加热、光照、化学作用、微生物作用和高等脊椎动物的代谢作用。全氟化合物容易与蛋白结合,主要分布于动物的血液、肝脏、肾脏、心脏和肌肉等组织中,具有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放大性。动物实验表明PFCs具有肝毒性、胚胎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和致癌性。

瘦肉精等食品添加剂关注度未减

食品添加剂问题一直广泛被社会关注,天津大学赵友全教授在会议中讲到,瘦肉精是一类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在医学中用于平喘疾病的治疗。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错误地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推广应用,带来了不良影响。瘦肉精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身体的危害,例如头晕、心悸和肌肉震颤等。FDA和WHO建议CLB最高残留限量为:肉 0.2ug/kg,脂肪0.2ug/kg,肝、肾0.6ug/kg,奶0.05ug/kg。国内规定在所有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CLB。

目前,针对CLB的检测方法分为大型仪器法和快筛法。其中,试条法与ELISE法相比,具有消耗时间短和精密度高的特点,金标分析仪可用于实验样品检测和

Tags: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共 0 条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Powered By 第1样品 © 2021 www.yangpindian.com
  • Email:webmaster@yangpindian.com 赣ICP备12005292号-5